close



我喜歡海

我喜歡水,我喜歡海。每到夏天,我總想要帶著小孩到海邊,看著浪花、聽著浪濤、踩著海水,但David一直覺得水是高深莫測、是危險的,每次我想到海邊戲水,就會擔心這碎念那的,就算同意帶著孩子到海邊,頂多到水深及膝的地方,就不太願意讓孩子往前。

關於潛水

相較於David,我喜歡清涼的水、廣闊的海,我愛玩水。也因此潛水這個活動早就列在我夢想清單裡,等著孩子大了,我一定會找時間來接觸。然而,小蝌蚪自學之後,自學團裡每年夏天都有自由潛水營,這些爸媽陪著孩子玩水玩了三年夏天,今年增加了大人的訓練,希望未來在孩子上課時除了陪伴的角色之外,也能給予協助。而我,當然毫不考慮地早早安排了孩子們的托育,參加了,沒想到,陪著孩子自學,也提早了我自己的計畫表。

我以為我不怕水



第一天,教練教完一些知識之後,在潛水處確認好大家的狀況,就讓我們去繞一趟暖暖身。從岸邊到水泥平台,沿著浮漂,繞一圈回來。我以為我不怕水,沒真的在海裡玩過的我感覺這段距離不遠,沒有猶豫的帶好面鏡、咬著呼吸管、帶著配重就跟著夥伴們出發,然而,踢著蛙鞋往前,不到幾分鐘,濁度高的水,讓我看不見底,看不見岸,看不見邊。其他夥伴們或許是玩了三年速度比第一天下海的我快很多,也或許是海中定位不易,大家分散開了,總之抬起頭來,我看不到大家,而且發現我離水泥平台竟然還游不到一半的距離!陌生不熟悉的環境與狀況,讓我擔心了、害怕了、緊張了,拼命地踢著蛙鞋、用力地呼吸、大力地滑手,想像著像游泳池般只要用力就可以加速往前,結果好累,好喘的才到水泥平台,覺得自己快滅頂了,挫敗極了!



這天早上,繞一圈,停在平台上喘氣、拉著浮標求安全感、累到沒力氣攀上石頭休息,停了四站,才繞完一圈。我心裡想,潛水原來一點也不優雅(更何況根本還只是浮潛、還沒下水面),我是何苦把自己搞得這樣狼狽?但卻也在每一次的暫停裡問助教、問教練為什麼我會這樣喘、會這樣累?






輕鬆才是王道

下午,矯正了、練習了蛙鞋的踢法,再次往水泥平台前進,沿著浮標,來回三趟,我還是害怕,所以保持著一伸手就抓的到浮標的距離,慢慢的去降低恐懼。原來,跟游泳不同,要放鬆,不要一直用力,要不然容易耗氧。



第二天早上,夥伴增加,孩子們也增加了。往著水泥平台前進、往著浮標尾端前進時,時不時就發現孩子出現在我身邊,輕鬆、自在,還有說有笑的跟我打招呼,聊天。我…….驚呆!!嚇傻!!

我還在這麼努力克服著對海水的恐懼,在理解海水不這麼危險的情緒中,踢得喘噓噓,而我家孩子還被限制在水深及膝之處玩水的時候,而這群被以不被恐嚇教養養大的孩子,一直找機會泡在海水裡的孩子,竟然在海水中這麼輕鬆自在!這才是海洋之子應該要有的狀態啊!

上午,也是繞一圈。雖然開始遠離同伴時,我還是會不自覺得用力踢、拼命滑,然後又開始喘,喘到覺得腦袋中出現了生第一胎的陣痛經驗,覺得我呼吸不了,快昏過去了。但有了昨天的經驗,至少恢復了理智,告訴自己放輕鬆,累了就飄一下,隨著陣痛記憶的出現,拉梅茲呼吸法竟然也出現在腦海,於是喘了就飄著調整好呼吸再往前。就這樣踢一踢、飄一飄,我竟然也就這樣繞完了一圈,中途沒有停止下來,而且還能夠有美麗的心情欣賞著水底的魚兒們,跟昨天的狼狽比起來,進步好多啊!。

而昨天始終因為無法立泳,感覺一停下來,我就會沈下去所帶來的恐懼。下午拿掉配重,我突然會立泳了,緊張的感覺大大降低。

嗯~我好像沒那麼爛?狀況好像沒那麼糟?信心大增

浪區再次挫敗

下午,教練帶我們前進到堤岸,一開始狀況不錯,慢慢地到了堤岸,教練讓我們在那裡停留,集合,確認大家都到了,然後拍張照紀念。平浪是一回事,浪區又是一回事!本來覺得自己調整的還不錯,到了接近堤岸,轉成浪區,為了抵抗海浪的推力往前,又開始用力踢著蛙鞋,而停在浪區,原本應該是讓我們休息,可是每一個浪一打來,就蓋過呼吸管,喝進了水,然後急著排水,急著呼吸,一整個忙亂,然後過往我很佩服、尊敬與感謝的神隊友,竟然在此時變成豬隊友,時不時就壓著我的肩膀!我都覺得我一直嗆水、快沒辦法呼吸了,他還把我往下壓!沒空講話、甩不開她,我試圖往助教身旁移動,直到攀著助教,跟他說我一直吃水,讓我扶一下,喘了好幾口氣,終於穩下來一些。跟著夥伴啟程往回,原來我們跟海洋是如此陌生!搞不清楚水流的方向,搞不清楚定位,好容易迷航,明明抬頭看準了方向,試著往前,踢了好一陣子,再抬頭,媽呀!我怎麼還在原處,只是換了個方向而已?不只是我,其他夥伴也有同樣的困擾



終究,浪區的慌亂還是讓我用力過當,在回程腳就抽筋了,不過倒是沒有先前的慌張,懂的放鬆,漂浮,踢蛙鞋,往消坡塊移動,爬上消坡塊休息,讓教練帶著浮球來幫我拖回去。海真的深奧莫測,但好像不那麼危險?



潛下去比浮上來難

第三天,教練讓我們稍作放鬆。測了浮力,確認每個人的配重要多重,我才終於認清穿著防寒衣,其實憋一口氣,根本不會沈下去,水頂多到嘴邊,就算加了兩公斤的配重,也頂多會下降到讓水平面在面鏡的一半,呼吸管還高高的在水面上,那我前幾天到底在怕什麼?為什麼我會覺得我一直沉下去,快滅頂了?原來,那是陌生、不熟悉的結果,一但水面蓋過了我的嘴巴,我就有種以為快無法呼吸的錯覺,以為一張口就會嗆水,但現在帶著呼吸管啊!根本不用擔心吸不到氣。而當水面再漸漸往上,超過了鼻子,我就會不自主的閉起眼睛,感覺自己快要一路沈下去了,這又是另一個錯覺,其實只沈不到面鏡的一半,就會停止下沉了。

下午練習拉繩下潛,練習躬身下潛。教練在水底綁好繩子,看自己的狀況,不熟的就拉著繩子往下,練習平壓,狀況好的,就躬身下潛。我拉著繩子往下,平壓成功率只有三成,所以只成功拉繩下潛到兩米半一兩次,其他平壓不成功,大概在一米半,耳朵就受不了。

之前看見練輕鬆的就到水深之處,等自己嘗試才知道要下潛還真不容易,拉著繩子得用力才能把自己往水裡拉,然後要回到水面,只要放開繩子、放鬆,就會輕鬆自然的往上浮出水面。

這這這….潛下去比浮上來難多了!我腦海中兩百隻烏鴉飛過……前兩天簡直是瞎忙一場,忙著想讓自己浮在水面,其實根本沉不下去啊!!


海水不可怕,可怕的是心魔


教練如是說。



踢著蛙腳,總是不自覺得會想用力,但教練說不是要跟海水抵抗,而是要順著他往前。聽起來真的很有哲學的味道。而我經過前幾天心情的高潮迭起,放慢了速度,放鬆了身體,克服了心魔,才慢慢感覺到些許輕鬆自在,悠游其中的感覺,最後一天上午才感受到一點點所謂的配合著海的感覺。當我輕鬆的隨著水波起伏,與成千上萬的魚兒同游,那真是無比的驚豔與享受!





下午,測驗。躬身下潛五米,停三十秒,通過後可以成為爸媽教練。
要通過這個測驗離我太遙遠,昨天我還在拉繩一米半到兩米的狀態。放棄測驗的我們,繼續練習著各自的目標,我傾聽著自己的身體,感受著海水,不慌不忙,不擔心也不強破的練習拉繩下潛,平壓成功率逐漸提高,深度也逐漸增加,最後也成功的拉繩下潛到五米之處。

島國的孩子,海洋之子

我在短短的四天,收穫滿滿。感受著自己從期待到恐懼,從恐懼再到享受,這四天的心情起伏,自己在水中的狀態一天天明顯進步,真真實實的再次體悟到面對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認識他、親近他。而爸媽助教的重點之一,還有水中適應、救援練習。透過教練的教授,理解在海洋中為何危險?意外發生的可能情況?學習如何小心?如何救援?這些知識的學習與技巧的練習,又再次大大降低了對海洋危險的的擔心。





因為理解而不在害怕,因為親近而不再擔心。身在島嶼的我,活了近四十年,雖然去過海邊無數次,但卻從不曾認識它,說來,這竟可算是我的海洋初體驗!

而這樣子對海的體悟,對海的理解,我的思緒竟又飄回了孩子身上,『我們試著理解,於是懂得相處之道』,這樣的感受,面對海竟是如此的相似於面對孩子,是不是面對萬事萬物,亦然?



去聽過看過一些人、一些文章呼籲,身處在四面環海的島國的我們,應該要重視海洋教育!然而在體制的學校教育裡,卻幾乎沒有!而家庭教育裡,我想絕大多數的家長,包含David告訴孩子的都是,去溪邊玩很危險、去海邊玩很危險,你們要小心,甚至是禁止。而社會教育,似乎也在海洋教育中缺席。但是一昧禁止無法解決無知,也無法減少恐懼,更降低不了危險。深刻的自省,我們對海洋理解多少?我們對海洋認識多少?更遑論我們親近海洋了嗎?期待有一天我們的教育,能讓島嶼的孩子,不再只是害怕海洋之子,而是真正的海洋之子。

我腦海中想起了這篇文章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TAA01/posts/1162727437130649


【摘】
「你們台灣,四面環海,可是我卻發現,你們親水性很差。因為你們好像很害怕海洋,完全對你們的國家不熟悉。
你們的人民,絕大多數都不爬山、不溯溪、不泛舟、不衝浪、不玩飛行傘,甚至連郊山都不熟,這是為什麼?全世界的人,都在探索他們的國家、前往全地球上各個不同的地方去探險、去旅行,而你們什麼都不敢。你們好像只會賺錢,也只在乎賺錢,但其實什麼都不會。
什麼都被綁手綁腳,人民不敢探險,政府的法令都在綁著人民的手腳,不但過度保護,而且事實上是在困住你們。
你們明知如此,卻不願去改變這個事實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wa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