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撿到一片長樹葉,小蝌蚪把樹葉當作大喇叭,盡情在想像的舞台上吹奏]

我的人臉辨識能力頗差,所以孩子們一群,如果沒有站在一起,我常分不出來誰是哥哥誰是弟弟,誰是姊姊誰是妹妹
那天,向一個小女孩問問題,但因為另外一個不在,一時之間要叫名字不知道應該叫姊姊還是妹妹的,於是先跟他抱歉,然後再詢問
沒想到本來不熟的孩子,就打開話匣子,閒聊了一陣

五歲左右的她剛從加拿大玩回來。會不會白天想睡覺、晚上睡不著?哪裡最好玩?
她回答我:外面不好玩,房子裡最好玩。跟朋友在房子裡玩,一個房間當作一個人的家,然後到別人家玩,或者到客廳上班,最好玩
我莞爾一笑,哈!不知道花了大錢帶孩子們出國的爸媽,聽到『房子裡最好玩』會是什麼樣的心情?

思緒飄得很遠….

常常聽到,帶孩子旅行,要顧慮小孩,安排他們有興趣的點,覺得委屈甚至犧牲。又或者聽到行程之後,問,這樣小孩會不會無聊?

常帶著孩子出門,我總覺得孩子是很有玩的能力,所以我從來不擔心孩子覺得不好玩。孩子哪裡都能玩,房子裡能玩,路邊能玩,沙堆土推能玩,樹葉好玩、廣告紙也好玩。擔心孩子好不好玩?孩子很有玩樂的能力,但往往是大人自己給了很多的期待、下了很多的判斷和限制,比如說到了日本廟宇,來這裡就應該要進去參拜、看看建築的雄偉、看看庭園的景緻,幹嘛就在門口玩沙?不要在這裡一直撿樹葉。

其實孩子是覺得好玩的。我們有太多的畫面,是孩子蹲在路邊撿樹葉、在寺廟裡畫沙,有時候輪流一個大人看著孩子,其他大人去逛,有的時候大人們陪著孩子,你願意陪他,看看他覺得有趣的,他也會願意陪你,一起去看看大人有興趣的。那是一種彼此之間,而不是從屬關係、上下之間

很多時候,我覺得大人對大人的包容性大,但對小孩子的包容性小。我想吃飯、你想吃麵,我想逛街,你想參訪博物館,很多人在旅途中,能接受與自己不同的大人,但卻無法接受與自己不同的小孩,我想去寺廟、你想撿石頭,我想逛景點、你想待在房間。

很多時候,我臆測...不在框框、指導與評價,孩子是不會覺得無聊的,他們總能一直一直地找出新花樣、找出新遊戲的熱在其中,生活相當的忙碌。是大人給了限制,教了什麼是無聊,於是才讓孩子變得無聊。


[全家去看皂飛車大賽。姊姊專注在賽事,覺得好看。雙寶也覺得好玩,哪裡好玩?小鯨魚撿了人家棄置在路旁的加油棒、廣告單,如獲至寶,收穫滿滿,好玩啊!]

又然後,我想到了很多人覺得帶孩子旅行浪費錢,他那麼小,他又記不得。可是我們是為了『要記得』所以旅行的嗎?我以為旅行是一種在當下的玩樂、一種生活中的享受,而孩子不也是這樣?孩子或許不記得天空樹、或許不記得大英博物館,但他在當下是快樂的、是開心的、是有熱情的,就如同我們ㄧ樣,對我來說,帶著孩子出門,旅行的當下,多了快樂、多了感動、多了幸福、少了擔心、少了思念、少了遺憾,也就夠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wa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